“‘画’说百姓美好生活——主题年画宣传画展”,以《人民至上:年画、连环画、宣传画里的新中国百姓生活》等主题出版物为基础,通过年画、宣传画等大众美术体裁,展现20世纪50-80年代上海人民生活的多个侧面。展览以温暖的画面呈现城市烟火气,以蓬勃的场景鼓舞向上信心,展现上海这座城市始终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,以及上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除艺术画作外,本次展览还将展出年画中的部分“老物件”和年画、宣传画审稿单等,带领参观者重温城市“老味道”,体味上海不朽的创新精神天博全站。
一楼目录大厅共展出43幅珍贵的年画、宣传画,这些作品按时间顺序分为三大主题,分别是“上海节庆”“上海人文”和“上海生活”,生动展现了不同时期上海的城市风貌与百姓生活。展品时间跨度长达41年,最早的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》出版于1950年,最晚的《跟我学》则诞生于1991年。
在“上海节庆”主题中,画家们以多元视角描绘了上海的节日盛况,既有直白展现外滩节日景象的作品,也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纪念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画作,如《毛主席万岁》,还有以积极向上精神为祖国庆生的作品,如《用新的成绩来庆祝祖国的节日》,洋溢着蓬勃的时代气息。
“上海人文”主题聚焦上海各个领域的建设成就,观众们可以看到上海工程队完成治理淮河任务,当地农民依依不舍地送别他们的场景,也能领略崭新的工人新村、热闹繁华的第一百货商店、充满欢声笑语的游乐场,更有上海青年建设新山区、新农村的奋斗身影,展现了他们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。
“上海生活”主题则从多个角度呈现了上海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,涵盖了劳动、生产、学习、娱乐、运动、家庭、爱情等多个层面。如《妈妈安心去生产》展现了妇女解放的时代精神,《工人进大学》体现了工人群体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,《假日游湖》《到新运动场去》记录了人们的休闲生活,《和睦家庭幸福多》描绘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,《劳动归来》表现了爱情悄然来临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下,掌握外语成为青年人的时尚追求,《跟我学》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缩影。画面描绘了一位时尚女青年在家自学外语的场景:她烫着时髦的卷发,身着牛仔裤和耐克运动衫,手中捧着《跟我学》教材天博官网,耳朵里塞着随身听,专注而投入。窗外,上海的早晨清新明媚,充满朝气;阳台上,上海市花白玉兰正傲然绽放。画家通过这幅作品,将青年人作为时代的新精神、新主人来表现,象征着充满希望的“上海的早晨”。
第一部分展出的是曾作为宣传画出版的年画、油画、版画等,这些作品体现了宣传画的多元形式。宣传画又称宣传画,其本质是以宣传为目的而出版发行的招贴。它具有两大特性:一是宣传性,二是可复制性。简单来说,新中国成立后,以宣传、教育为目的的美术印刷品,常被称为宣传画。当时,许多画家创作的优秀作品被大量复制、印刷,作为宣传画发行销售,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。
第二部分展出的是当年出版的水粉画习作。由于当时的宣传画多用水粉绘制,而水粉画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,又易于掌握。为了提高美术工作者的绘画技巧,出版社出版了大量水粉画习作,供工厂、学校、部队等单位的美工人员参考学习,以提升宣传画的创作水平。
第三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宣传画、年画的审稿单,其中就包括一楼展厅展出的《万众一心 普天同庆10·1》的审稿单。透过这些审稿单,可以了解当时宣传画的创作流程和审查标准。
第四部分展示了出版于1954年和1957年的年画《春牛图》《万象回春》,以及两张木刻年画。这些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。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“新年画运动”,明确了新年画的创作目的、表现内容、样式等,如在内容上,要表现劳动人民愉快的新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;在样式上,要求新年画充分利用民间形式,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。这几张老版年画正是传统年画向新年画过渡的作品,与一楼展厅展示的新年画有着明显的区别,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年画的独特风貌。